
海參育苗的基本流程有,親參的采捕及暫養、產卵與受精、幼體的培育、稚參的采集和培育
一、親參的來源
親參的規格及成熟程度,決定了受精卵的數量和質量,是人工育苗的關鍵之一。親參的個體越大,其懷卵量越大 ,所以要盡可能選擇個體大、體壁厚的海參作為親參,一般要求體長20cm以上,體重200克以上。采捕過程中,要嚴格避免與油污接觸,避免擠壓和直射光的照射。由于親參的發育情況難以從外部判斷,所以采捕前做好做解剖觀察性腺發育程度,避免過早采捕。
可以從自然海區、蝦池及潮間帶池、人工升溫促熟等方式獲得親參。
二、受精卵的獲得與孵化
親參的性腺成熟后會排放大量的精、卵。刺參產卵多在晚上,肌膚都是雄性先排精,然后雌性排卵。精卵結合后迅速釋放第一極體,并開始卵裂。孵化水溫在20℃條件下,經40-50小時受精卵即可發育至耳狀幼體。
三、浮游幼體階段的培育與管理
幼體的浮游階段包括小耳狀幼體、中耳狀幼體、大耳狀幼體、樽形幼體幾個發育階段,需掌握好培養密度、餌料投喂、水質控制和日常管理
四、稚參的前期培育
個體發育至稚參階段,與浮游階段有很大不同,基本像一個小海參,營底棲生活。剛剛附著的稚參僅有一個管足,體質嬌嫩,活動能力差。除了提供穩定的符合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外,日常管理也需要精心操作。
五、稚參的后期培育
稚參附著后經40-50天的培育,體長增長至3-5mm,管足增加至8個。這時的稚參活動能力大大增強,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也增強,稚參身體仍為白色,俗稱小白點。有的生產單位在此時出售一部分稚參。
六、幼參的培育
海參體長達到1厘米以上時,身體由白色轉化為青綠色或者褐色,即進入幼參階段。幼參的活動能力、攝氏能力大大增強,在適宜的條件下體重增長很快,要及時倒池控制合理密度。
幼參培育后期,部分幼參尚達不到商品規格,育苗廠家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要驚醒越冬。室內越冬可以充分利用設備、設施,有效提交小規模苗種的成活率和生長率,是提高育苗效益的有效途徑。
參考文獻
柯亞夫. 海參的研究
牟紹敦,李元山,王穎.我省海參增養殖技術發展現狀
林治術,鄭炯,曹志海.2003海參增養殖技術
原承龍.刺參圍網養殖技術試驗
王印庚,榮小軍,張春云,孫素鳳.養殖海參主要疾病及防治技術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熱門圖集
熱門話題
官方公眾號
